我终于明白
六年级时,国学孙老师曾带领着我们读《大学》的第一章《大学之道》。那时只觉得文字艰涩难懂,即便有注解也无法理解明白,只得囫囵吞枣地过去。老师要求甚是严格,要求读不出三遍便能背诵,且不得有一处差错。偶尔有同学自高奋勇,也多半因紧张而有了纰漏,或是不够熟练。每每这时,老师便有意无意地“拉下”脸,摇头要求重新背过。同学便愈发紧张,继而害怕,错误愈发严重,只好垂头丧气地坐下。总之,落下一个枯燥的记忆。
到暑假,闲来无事,便重新阅读起来。一口气读完全部内容,不禁明白了当时自己的浅陋无知及老师的良苦用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耳边,仿佛又传来稚嫩的朗朗书声,同学们摇头晃脑的可爱模样,和老师慈父般满意的笑容。因为无法做到心正而“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老师当时富有哲理的讲解已不记得了,但《大学》传达的一贯的精神还在。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段话所传达的六个基本的成功的准则,不正是现代人最缺少的吗?心气浮躁、焦虑不安、目光短浅、无法顾全大局,这都是现代城市中科技飞速发展背后带来的弊端啊!
“修身齐家”中“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一句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古人知道人难免会因自己的喜怒而迁就于他人,或因对待不同人的态度不同而无法给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强调“修身”是“齐家治天下”的根本所在。瞧,连我们的先人都已知晓的道理,我们却不明不白,真真是华夏民族的悲哀。
但愿经过悠久历史过滤的精品能重归我们的课堂,让更多莘莘学子从中受教,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本文地址:大学读后感http://www.3399wenxue.com/a/9947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