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是一种文化素养的体现,能够让学生更具有文化素养,让他们更能够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什么才算好的接接重阳节征文?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接接重阳节征文,供大家参考。
接接重阳节征文篇1
9月9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老年人的节日。奶奶在那一天异常高兴,自从爷爷去世的那一天起,她已经很久没有笑过了,今天是重阳节,奶奶过节能不高兴吗? 岁岁重阳,今日又是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这诗句中的“黄花”指的是菊花,中秋有桂,重阳有菊。菊花是四大名花之一,其中包括竹、兰、梅。 竹子笔直,兰花可爱,梅花抵寒,菊花也有自己的英姿。她代表着秋。 重阳赏菊,登高,喝酒都是传统习俗。其中“登高”还有一首诗可以表达,《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我来说几句吧!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诗句慢慢流入我的心里。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外婆住在老家里,我出生后来到绍兴,妈妈在绍兴买了房子,我们只在春节相见,重阳节了,我在电话中祝福她重阳节快乐!身体健康!在此,我来举个让人心寒的例子,真实的。 我出生那年,爷爷已经病的快不行了,可是他正要放手离世时,妈妈怀上了我,爷爷的心中亮起来了一丝希望。他硬是撑到我出生那天,而我睁开眼第一眼看到的是爷爷安详睡去的情形。十一年时光悄悄流去,我已不记得爷爷的脸了,但是我的名字正是他取的。 幸福就是全家人每天能在一起,重阳又来了,祝爷爷在天堂安好。
接接重阳节征文篇2金黄的树叶离开了树梢,在空中如蝴蝶样飞舞,最后以柔美的弧度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黄,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点缀,渐渐的,秋天的韵味浓了起来。秋天又来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节到了。我踏上了家乡的路。往日泥泞的小路。如今还十分亲切,路旁的景物依旧。只是觉得更添了一份愁绪。因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阳节,难免让人回想起过往的人,过往的事,过往的一切。更难免让人触景伤人,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亲爱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欢声笑语,又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对他的思念在秋风中更加强烈。
几年前的一个重阳节。那时外公还在我们身边。他是一个很活泼很可爱的“老小孩”,因为他有一颗常青的心,又有宽广的胸怀。他的笑。是那么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边的人。
可生老病死—这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终究让外公从此成为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似枫叶般的回忆,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压在心头。那爽朗的笑容从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长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明白何谓亲情,明白在世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一切。
如今重阳节,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习习秋风,夹杂着思念,吹乱了我的思绪,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悲秋。又值重阳,我终于明白这“悲”从何而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时此刻,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诗的韵味,尝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我于这迷离的秋色中,试图寻找昨日一幕幕珍贵的画面,不知不觉,太阳已滑到了山间,像一只泛黄的大石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心里默念着,踏向了归途……
接接重阳节征文篇3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就要到了。在这个温暖的节日里,我想为我的爷爷奶奶做一张贺卡,送给他们我最温暖的祝福。
我准备好了制作贺卡的工具:剪刀、双面胶、卡纸、软纸和香水。我先把卡纸对折一次,在上面写着“重阳节快乐,爷爷奶奶”,下面写着“佳裕(写)”。再用剪刀剪一根绿色的树枝,然后剪五片红色的花瓣,最后,剪一个橙色的圆点,一朵花就做好了,我用双面胶把它们粘在卡纸上面,然后把贺卡打开,画了几条横线,在横线上面写出我对爷爷奶奶的祝福。
写完,我带着贺卡走到爷爷奶奶身边,把贺卡交给爷爷奶奶,对他们说:“爷爷奶奶,重阳节快乐!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看到爷爷奶奶欣慰的笑容我感到开心极了。
尊重长辈就是尊重自己,爷爷奶奶爱我们,帮我们遮风挡雨,明天我们就应该是他们头顶上的一片蓝天。
接接重阳节征文篇4
从我呀呀学语那时起,爷爷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脚,记得小时候,爸妈上班比较忙,爷爷就开始照顾我了,作为孙女的我,给了爷爷洗了几回呢?我甚至清晰的记得爷爷的脚我一次都没看过,更没抚摸过。
今天是重阳节,是团圆的日子,因为受到“感恩”的触动,想给爷爷洗脚的念头,来回报我那无私的爷爷,勤劳的爷爷。
眼看中午吃饭的时间就要到了,我的眼睛眯成一条线,而爷爷仍在厨房为我做中午饭。我催着爷爷先别做饭了,然后便偷偷地溜进房间把盆子拿了出来,温水也倒好了,就等着端出来。爷爷嘴上答应说一会儿就好,而实际上半小时已经过去了,爷爷的手一刻也没停过。我把爷爷拉到客厅,又把水重新打了一遍,我小心翼翼地把水端到爷爷面前,并为他卷起裤角,卷起的那一瞬间,我惊呆了,爷爷的脚居然有许多脚茧,我的眼泪顿时掉了下来,真不知道他为这个价付出了多少汗水,刹那间,我又看见了一个重大发现,爷爷的叫还残留了许多伤痕,大把大把的眼泪又流了下来,还包扎了伤口,伤口好大,回想起小时候,我是多么任性,调皮,据爸妈说: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定要有冰棒或冰激凌吃才肯上学,还有一次,买了冰棒还不够,一直要爷爷陪,那时爷爷送我上学,爷爷走哪,我也跟哪,不肯放过爷爷,回想起,我是多么幼稚可笑,白发苍苍的爷爷年纪也大了,可还在为这个家操劳,可真不容易啊!
我慢慢地抚摸爷爷的脚,轻轻擦伤口。爷爷笑了,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纯朴,那么灿烂,我还是第一次见爷爷这么高兴过,帮爷爷洗脚后,感觉自己长大了许多……
爷爷对我恩重如山,这情,这债,我是永远还不清的,我为家所做的事情,和爷爷对我无私照顾比起来,明显我所做的事情,显得太单薄、太渺小了……
经过这件事后,让90后的我,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长辈们对我无私的关爱,我将学好知识,以好成绩,来回报他们。
接接重阳节征文篇5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孝敬长辈 做孝顺儿女》
本月的__号,我们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这个日子,中国人爱老、尊老、敬老,处处体现一个"孝"。
在国旗之下,我和同学们谈谈孝这个话题。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孔子曰:“孝悌者,其为仁之本也”。 把行孝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才有了晋代王祥“卧冰求鲤”,明代朱冲秋“割股为羹”的故事流传千古,教育世人。
古人认为孝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治理家庭的准绳,更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纲领,所以就有了“小孝治家,大孝治国”之说法,在我国古代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之前,就用举孝廉的方式来选拔官员。而所谓“孝廉”就是讲孝道,且廉洁之人。这是古人看中的品质,认为孝顺、廉洁的人才能做好官。
可是反思一下,我们今天又有多少人把行孝放在了第一位,又有多少同学将父母长辈的叮咛、期许常挂在心头?有时间打王者荣耀,没有时间给父母捶背,有时间玩微信,没有时间陪父母聊天。今天的我们洋气的过着圣诞节,情人节,甚至愚人节,居然不知道母亲、父亲的生日是哪一天,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有一次在飞机上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看来对于行孝,不仅我们国家重视 ,外国人一样重视,作为一个世界成功的商人,回答不能等待的事情,不是时间,也不是赚钱 ,更不是机会,而是行孝,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同学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该如何尽孝呢?我们是不是该趁早,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来宽慰父母,回报亲人。既然这是父母亲人最大的愿望,那我们为何还要懒散呢?
“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让我们从小事着手,用一举一动来证实我们的孝心。同学们,努力吧,让优异的学习成绩,化作孝顺父母、宽慰亲人的乐章,和着父母亲人快乐的笑声,使这曲凯旋之歌更加嘹亮。
接接重阳节征文篇6关心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在重阳节这天,也乘着小兰阿姨的汽车去探望住在养老院的老太。
下了车,我看见住在养老院的老婆婆,老公公。虽然他们有的弯着腰,有的驼着背,但他们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死气沉沉,反而生机勃勃。我走向一位正在锻炼地老婆婆,向那位老婆婆问路。老婆婆告诉我,老太住在一栋大房子里。我顺着老婆婆手指的方向看去。哇!好高大,好壮丽的房子呀!我快步向那栋房子走去,这时表弟也快速地向我这边走来。不过,等我气喘吁吁地爬到三楼时,我才发现大家都到了。
我走进了老太住的房间,才发现,老太正安详地躺在床上,定眼一看,原来老太正在睡觉呢!这时候,老太从床上坐了起来,我才注意到,放在老太身边的正是妈妈带来的大包小包。就在这时,妈妈给了我一张一百元。说要我送给老太。就在我拿着一百元送给老太时,却发现老太手上布满了老茧。头上也多了几根白发。我想;这一定是太日夜操劳的吧!我把一百元送给了老太。老太开心地连头上的皱纹也展开了。老太的脸更是红通通的,像挂在树上的红苹果 。
可就在我沉醉在开心中时,妈妈却说要走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想;我一定要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
接接重阳节征文篇7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接接重阳节征文篇8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取九月九日“久久”长寿之意,后来国务院又将“重阳节”确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重阳正式被定为节日是始于唐代。也许这就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的原因。咏唱重阳节的诗章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接接重阳节征文篇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到农历九月初九,我都会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写的这首古诗,想起古人在这天吃糕(高)登高的画面。如今,为了发扬我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重阳节又被定为了“老人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想知道我家的重阳节是怎么过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大早,妈妈便蒸好了一大盘重阳糕。看着那热腾腾、香喷喷的重阳糕,我不禁咽了咽口水。刚要伸手去拿,妈妈突然拍开我的手,严肃地说道:“百善孝为先!先给爷爷奶奶送去!”听了妈妈的话,我的脸“唰”的一下,就热到了耳根子,急忙赔笑道:“母亲大人教训得是,孩儿遵命就是!”爷爷奶奶吃了我送去的重阳糕,乐得合不拢嘴,“好吃好吃,重阳糕真好吃,乖孙子真孝顺!”他俩一边吃着重阳糕一边开心地说。我默默祝愿:吃了重阳糕,爷爷奶奶寿更高!
吃了“重阳糕”,再登“德胜岩”!晚饭过后,我们全家总动员,一个都不少,早早地来到了德胜岩山脚下。“哇,山好高啊!好多人啊!”一眼望去,如天梯似的通往山顶的台阶上,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有的三三两两,有的成群结队,更多的是全家老少一起倾巢出动,好不热闹!
顺着人群,我们爬到了半山腰。这时,奶奶气喘吁吁地说:“哎呦喂,我的老腰不行了,我得先歇歇。”说完,便一屁股坐在了石阶上。爷爷见了笑话道:“你个老太婆,平时叫你多动动,你不肯,现在可好,爬不上去可没人背你!”我见状,连忙跑到奶奶身边,一边帮她捏腿,一边笑着说道:“奶奶,别担心,我扶您上去!”奶奶得意地朝爷爷说道:“听见没?老头子,我有孙子扶,就不信爬不到山顶!”
就这样,全家老少都抱着“不到山顶不罢休”的信念,一鼓作气地爬上了德胜岩的峰。站在山顶上,我们登高望远,心旷神怡!不久,赏完美景,我们准备打道回府。谁曾想:“上山容易,下山难!”爷爷奶奶说,他们的两条腿像在弹棉花,两个膝盖不停地打颤。他们还自嘲说:“人老了就是不中用啊,弄不好呀,这“重阳节”要变成“重阳劫”咯!”一旁的爸爸妈妈赶紧停下脚步,爸爸扶爷爷,妈妈扶奶奶,边扶边说:“放心吧,有我们这两个现成的拐杖呢!哈哈哈……”最后,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回到山脚,安全“着陆”。
今天,我们一家用吃糕登高的方式来过这个重阳节,看到爷爷奶奶开心的样子,心里甜滋滋的!
接接重阳节征文篇10九九重阳节里,尊老,爱老,敬老是我们应该做的。我想到的,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说到这儿,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奶奶!往往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不知我的这些表现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原谅我这个孙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谈了那么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虽然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去给全体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
再一次我祝愿我的爷爷奶奶和天下所有的老人们都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本文地址:接接重阳节征文http://www.3399wenxue.com/a/7773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