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篇1
又是九九重阳节,丹桂飘香。登高远望,茱萸别样。伴着飞扬的思绪,心中满是对早逝的父亲和辛勤操劳母亲的感恩和思念。各种情绪瞬间涌上来,难以抑制的泪水落下来。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最是无情莫过于时间的脚步匆匆。父亲已失去多年,音容笑貌犹在昨天。曾记得,而是趴在父亲厚重而温暖的背上,放飞着自己快乐满足的童年梦想;曾记得坐在父亲那辆自行车后座上,聆听着他那淳朴实用的教诲,幸福地穿梭在求学的乡间小路上,轻松地完成中学的学习生涯;曾记得父女两人挤在没有座位的汽车上,一路说笑走向大学校园……
我亲爱的父亲啊,您还没听到女儿发自肺腑的一次感谢;您还没有让女儿回报您的一份养育恩。您怎么就去了呢?让我的思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我永远的遗憾。今天,请允许我把思念种在心田,插一株茱萸在您的坟前。
沧海桑田,人世冷暖,最无价的是人间亲情。我最亲爱的母亲守寡多年,操劳多年。岁月的霜华早已爬满您的双鬓,您的腰身已经不再挺拔。我一直知道,您那颗坚韧慈爱的心,总是装满越来越多爱的牵挂。那耕种一辈子的农田您放心不下;五个儿女的工作家庭您放心不下;如今正在上学的、刚刚出生的儿女们的儿女,又让您放心不下。母亲,我现在才明白,一颗伟大的母爱慈心竟可以分出这么多份爱,来牵挂身边的每一个。
感谢您,我最亲爱的母亲。重阳节之际,女儿心中的感恩满满,送给您的祝福满满。愿那快乐永远在您身边。
祝愿父亲安息,祝福母亲安康。
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篇2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爸爸妈妈特别重视这敬老的节日。我们挑选了奶奶喜欢吃的榨面、水果等等,前去看望她。奶奶一见到我们,满脸的皱纹像秋日里的菊花灿烂得舒展开来,她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几天不见,又长高了不少。”也许在老人的眼里,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的吧!
“奶奶,今天是重阳节,我要为你量血压。”我一见到奶奶,就迫不及待地对她说。奶奶笑眯眯地捋起衣袖,我小心翼翼地把臂带绕到奶奶的胳膊上,留出约两个手指的空隙,然后把臂带粘住。我按下血压器的“开始”键,听到“哔”的声音后,就开始捏压力球。奶奶说“紧了紧了”,当听到“嘀”的一声时,我才停止捏压力球。电子显示屏神奇得显示出一串数字:129、81、62。“奶奶,这次你的血压很正常,上压129,下压81,心跳62。”我用刚懂得的医学知识对奶奶解说着,奶奶乐呵呵地说:“我的孙子可真厉害,连血压都会量了。”听了奶奶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更来劲了!“奶奶,我要为你捶背,咱们到太阳底下去吧”奶奶配合地坐在太阳底下,我拿起小拳头捶了几下,问奶奶轻点还是重点,奶奶惬意地说:“这样就很舒服了,”于是我用小拳头左捶捶,右捶捶,捶到东,捶到西,把奶奶的背都捶了个遍,,虽然奶奶多次让我不用捶了,而我却执意不肯。能在奶奶渐渐佝偻的背上轻轻捶击,能捶出奶奶陶醉的笑容,不正是我的快乐吗?
捶完背,我又为奶奶剪手指甲:尽管奶奶说她自己昨天刚剪过,但由于她眼睛有白内障看不清楚,指甲剪得很毛糙。于是,我用剪刀仔细地把不平的指甲修整了一遍。奶奶满意地说:“嗯,好多了,不扎手啦!”奶奶的指甲又厚又硬,有几处我得费好大力气才能剪平。看着奶奶凸显着青筋的粗糙大手,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奶奶干农活,操劳家务的情景,浮现出儿时她背着我逗玩时的情景……我凝视着奶奶,轻轻地告诉自己:“以后要经常为奶奶捶背,剪指甲。”
今年的重阳节真难忘,我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奶奶送去了一片孝心,自己也收获了一份快乐。
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篇3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父母生命的是父母的父母——祝天下所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重阳节快乐。——题记
又是新的十月,又是新的重阳节,又是新的记忆,我找出早被丢弃在一旁的毛线和已经织了一半的围巾,像是被打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不知多久以前,我曾说在重阳节的时候要送姥姥一条围巾。煞有介事的织了一半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很没有耐心。最后这条“半成品”就和那半卷毛线一起尘封在了记忆里。
直到今天,妈妈提起今天是重阳节,然后打电话祝姥姥重阳节快乐时我才想起,原来又一年过去了。
下午,和妈妈一起去大姨家看小外甥,从大姨家回来,妈妈又从小外甥联想到了我小时候。妈妈说,我小时候最喜欢我的莫过于姥爷,小时候我喜欢听歌,姥爷总是会一遍又一遍的放给我听,只可惜,姥爷走的早。
这一点在我的记忆里是清楚的,从我落地时就没有爷爷奶奶,爸爸经常出差,只有妈妈一个人照顾我。妈妈贫血,所以姥姥姥爷经常帮忙。其实记忆中的姥爷,我是熟悉的。记得,姥爷很和蔼,总是会在我玩的时候看着我笑,总是会护着我。但关于姥爷最后的那一段记忆,却是模糊的。
我只记得,姥爷走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哭,我却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才三岁的年纪,我能知道什么?后来妈妈告诉我,姥爷走了。姥爷去哪儿了?他不要我了吗?我还要姥爷给我放录音带,我还要和着伴奏唱歌,我还要讲故事给姥爷听。我问妈妈,姥爷是走了吗?什么时候回来呢?爸爸去出差了,那老爷去哪儿了呢?去找爸爸了吗?
直到五岁,我才意识到那个慈爱的姥爷已经真的离开了,但我没有伤心也没有难过,我相信姥爷会在天国,看着我。
妈妈爸爸每每提到姥爷时,总是会对我说:“你小的时候,你姥爷总是说,‘是块好玉呀,就看你们怎么雕了’。”我每次都是笑笑,这句话从小到大我已经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我相信生命是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的,我也相信姥爷会在天国上看着我。
现在的我,有着令爸爸妈妈骄傲的成绩,有着令哥哥姐姐羡慕的人气,有着令我最引以为豪的文笔和朋友们。姥爷,您说的没错,我没有让您失望,希望,您可以听到,我对您的祝福,姥爷——重阳节快乐。
祝天下所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重阳节快乐。
此时此刻,我正在用手下的笔记录着对您的思念,不知道这份思念,能否寄送到……天国……
我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在青春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姥爷,您看到了吗?
看到的请留下你的脚印吧!帮我把这份思念寄到我们远在天国的亲人们!
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篇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里面所说的“佳节”,就是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远望,思念亲人。今天就让我陪着大家再话重阳节。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篇5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秋高气爽,秋风习习,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每年的这一天,都有许多人拿着风车、风筝去登山,祈福。
中午,我和妈妈、姑姑一家一起来到石化山广场,那里已经人山人海,路边多了很多买风车的小贩。红红绿绿的风车,不断地向我们招手。行人中,有三五成群的,有一家大小的,还有独自行走的,大家心里只有一个目标——“爬上山顶。”
我们先来到“飞虎亭”,从山下望上去,山路又窄又陡。开始爬山时,我还连蹦带跳的,山风迎面吹来,两旁的树枝摇摆着,好像在欢迎我们呢!可爬了一会儿,我已经满头大汗,一边喘气,一边手脚并用地向上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到山顶,我和表姐高兴得大叫着。山顶上的石头千奇百怪,首先我们看到一块石头上刻着“石化山”的三个大字,再走几步,有块叫“仙人床”的石头出现在我面前,表面平平的,躺在上面睡觉,我想一定很舒服。
我们一口气爬上一块大石头,放飞手中的风筝,风筝飘啊飘啊,飘上了蓝天白云间,不一会儿,就不见了,我们还在山顶照了几张照片呢!
站在山顶上往下望,一拨又一拨的人慢慢地往上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风车,有的有说有笑,有的在看风景,还有的拿着风车在山路上小跑、嬉闹,五颜六色的风车把山路打扮得五彩缤纷。
我们在山顶上休息了一下,慢慢地下山了。今天爬山虽然很累,但我也很开心。
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篇6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妈妈拎着补品,带着我去看望公公婆婆。
到了婆婆家,妈妈一边把补品递给婆婆,一边笑着对我说“苗苗,见到公公婆婆要说写什么?”我一听,头立刻低了下去,抿着嘴笑着,什么也没说,跑进舅舅房间玩电脑了。妈妈无可奈何地说“这丫头就是怕说话。”婆婆笑着说:“说什么,能来看婆婆,婆婆就很开心了,还买这么多东西多浪费钱啊!”中午婆婆烧了许多我爱吃的菜,而且把这些菜都放在我面前,还不停地夹菜往我碗里塞。吃完饭后,婆婆带我去超市买吃的。到了超市,我买了一些零食,虽然婆婆说吃零食不好,但还是随我拿。突然在文具架上,我看到一些漂亮的贺卡,我心动了,想买,婆婆问“买贺卡有什么用?”
“送给你啊。”“你想送给婆婆,就亲手做一张吧。”
婆婆的话提醒了我,教师节的时候,学校就号召我们自己动手做贺卡送给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今天我也做一张贺卡送给婆婆。回到家中,我钻进舅舅房间,关上门,开始做贺卡。我先拿出一张白纸对折,在上面一层画一个大大的“爱心”,再用剪刀掏空,然后在下一层画了一些代表感激之心的金盏花,还画了一双大手牵着一双小手,最后我又在上面写下了自己创作的小诗:婆婆,您把对我的关心织进柔软的毛衣里,
婆婆,您把对我的关心烩进美味的饭菜里,婆婆,您把对我的关心藏进学习的奖赏里
婆婆,您把对我的关心融进和蔼的笑容里。祝公公婆婆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做好后,我把贺卡递到正在干活的婆婆手中,婆婆打开后,开心地读了起来。读完后,满是皱纹的脸上乐开了化,连声夸奖:“苗苗真能干,贺卡做得比买的还漂亮,都会写诗了。”听了婆婆的夸奖,我不好意思的笑了,但心里却美滋滋的。
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篇7关于重阳节,我了解地不是很多,不过我知道,这是一个要回老家孝敬老人们的节日,不过我总是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唠唠叨叨的,很少做过让他们开心一下的事情,恰恰相反,我做的让他们开心的事数不其数,这是因为我不孝顺,还是我不听话?
在重阳节,我回老家时我会送给他们一个惊喜,那就是我不再调皮捣蛋了,这样的话,我想他们老人家们不会唠唠叨叨的了,也不会因为我而生气了,虽然这不是什么大礼物,不过大家开开心心过一个美好的重阳节,那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啊!
在重阳节,我要跟他们说一声“对不起”,因为我做了许多对不起他们的事,比如:在他们教育我时,我总是不当一回事;放暑假时,没有主动问候一下他们,如果不是爸妈提醒了我,可能我一个暑假都不会联系他们。
在重阳节,我要大声对他们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爱你们!!!”
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篇8金菊飘香的季节,九九重阳节如期而至。“九九”谐音“久久”,寓意长寿健康,也传播着“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
放学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想,该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呢?东想想,西想想,可还是想不出来……
快到家门口时,我一拍脑门想起来了,粗心的我只记得是重阳节,却忘记了奶奶的生日正巧也是这一天。两节一起过,去给奶奶买个蛋糕,再写个祝福心愿卡吧!这虽然不是一个新颖的主意,但也能代表我这个做孙女的心意。
我把想法和妈妈说了,妈妈立刻打电话在家附近饭店订了一个包间,并且还通知了家里的其他亲人到场隆重庆贺。
我去麦菓蛋糕店选购了一个“甜心花园”蛋糕,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回家,找来两张颜色鲜艳、代表年轻活力的卡纸,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五个大字——重阳节快乐,分别想送给爷爷、奶奶各一张。我将两张卡纸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提着蛋糕,和妈妈一起去饭店给奶奶欢庆生日喽。
家里亲人陆陆续续到齐了,奶奶、爷爷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把贺卡分别捧到奶奶、爷爷面前,只见二老对视了一下,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爷爷唏嘘了一口气,问道“贺卡是你做的?字写得好棒哦,爷爷、奶奶很高兴,谢谢小孙女!”听到夸奖,我高兴得蹦了起来。
“但是,爷爷、奶奶喜欢实际朴实一点的东西,比如你的学习成绩啊!还有爷爷、奶奶更希望我们的儿女、孙子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工作、生活、学习和成长啊!”此时,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亲情味道,感悟到了长辈对儿孙们的那份至真疼爱。
“甜心花园”蛋糕蜡烛点燃了,我默默地祈祷,祝我的爷爷、奶奶长寿安康,也祝天下所有如爷爷、奶奶这般年纪的老年人们合家快乐幸福!
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篇9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我所在的城市——上海,这里没有山,仅有的也只是小山丘,即使登上去,也无法感受“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的意境,可这丝毫没有减退我们上海人对重阳节的兴致。在大大小小的糕点店里,都摆满了插着彩色旗子的重阳糕。社区里也组织开展重阳节的活动。这次,我校欢乐团队的主题也是重阳节。在我乡下的外婆家,那儿的重阳节才叫热闹呢!到那时,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到大山下,开始登高。这么多人一起爬山,别提多有趣呢!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每当此时,我都要打个电话给我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祝他们节日快乐,因为这是他们的节日,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文明遗产,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下去!
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篇10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本文地址:重阳节特色活动征文http://www.3399wenxue.com/a/6988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