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知了……”蝉又叫了,夏天又来了。
每一年夏天,无数的蝉振翅飞翔,在树梢歌唱。可是,我总觉得蝉的叫声很烦人,每次一听到它们叫,我就觉得更热了,好像头都要炸开一样。但我们学过很多关于蝉的古诗词,例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看起来古代文人都非常喜欢蝉,这是为什么呢?前几天晚上,我终于知道了答案。
那天傍晚,我们跟着亦风老师一起去观察蝉脱壳的过程。中国华南地区的蝉大部分是薄翅蝉,它的幼虫一般都会在地底下生活两到三年,吸食树根的汁液。到了夏天,成熟的幼虫就会从地底钻出来脱壳。有些品种的蝉甚至要在地下生活十七年才能成熟!因此老师再三叮嘱我们:“待会儿进了树林以后,你们要非常小心脚下。蝉一般在夜晚出来脱壳,刚从地里钻出来时,它们的身上沾满泥土,和泥块儿非常像,你们一不小心踩到它们的话,它们在地下生活的几年就全白费了。”噢,看不出这烦人的小东西还有这么不寻常的经历,我不由得对它刮目相看!
一进入树林,我立刻小心谨慎起来,用手电筒照着脚旁边,猫着腰,仔细地寻找着蝉,生怕一个不小心踩到这些小小的“梦想家”。这时,老师喊道:“大家过来看一下,这里有三只正要脱壳的蝉!”我兴奋极了,小心地移过去,只见一棵碗口粗的桂花树干上,三只蝉正在努力努力地往上爬。
我认真地观察起其中一只来。这只蝉全身棕褐色,身上沾满了泥土和沙砾。它爬到一个它认为安全的地方,将身体晾干以后,便开始脱壳。它用力地拱起背,像电影里的绿巨人撑破上衣一样,把壳撑开了一条纵向的裂缝,露出翠绿色的背。
我们这些围观的小孩忍不住爆发出一阵喝彩:“太棒啦!加油啊!”随即又捂住嘴,生怕惊动了它。然而它不为所动,继续使劲撑背,用力地把身子和头都抽了出来,几乎是倒挂在壳上。它似乎是累了,保持这个状态任我们仔细观察和低声赞叹。这时可以看到它的小翅膀,非常绿,缩在身体两边,就像两片嫩芽。它大大的棕色眼睛中间各有一个小小的黑点,它的足非常细,末端是漂亮的桃红色。老师告诉我们,雄蝉的腹部有两块胸板,那是它的音响,用来发出声音,而且它耳聋,什么都听不见。雌蝉则不会说话,但它可以听到雄蝉的叫声——原来如此,难怪蝉一天到晚大叫也不觉得烦,因为它不知道自己嗓门大啊!
突然之间,静止不动了好一会儿的蝉做了一个“仰卧起坐”,用前足抓着壳,用力把尾巴抽了出来。然后,它开始使劲展开翅膀,它用力得身体都在剧烈的颤抖。一开始,他的翅膀撑开了一点儿,尖端变成了白色,也出现了网状,看起来像两颗小白菜。过了一会儿,它的翅膀几乎完全展开,变得透明了,泛着一层翠绿色的光,在晚风中颤动。等到它的翅膀完全展开,就变得美轮美奂——翅端是非常嫩的淡粉色,渐渐过渡到翅根青翠的嫩绿色,就像仙女的轻纱裙一样。亦风老师说,明天早上,晾干翅膀的蝉就能起飞啦!
这些脱壳的蝉会展翅飞翔,在夏天里尽情玩耍,繁衍后代。它们能登高歌唱真的很不容易,先要在地底下生活数年,脱壳的时候,还有被蚂蚁攻击和被风吹落的风险,他们努力了这么多,只为能在夏天歌唱。难怪那些古代文人那么喜欢蝉。以后我听到蝉的叫声,一定要给它们点个赞!
可惜现在天黑了,蝉不再歌唱,只有蟋蟀在演奏夜的交响曲,我怀着对蝉的敬佩之情离开了……
本文地址:观蝉记http://www.3399wenxue.com/a/10611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