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做事“三思而后行”方能做出让自己不会后悔的决定。但在有的时候,果断往往更加重要。
东汉末期,袁绍坐拥数十万大军,割据一方。但他并不是个果断的人。有次有一个很好的千载难逢的,可以一举重创,甚至可以覆灭曹操集团的机会。但袁绍犹豫了,众谋士多次进谏,但他顾前想后,犹豫不决,错失了这一次机会。
袁绍的犹豫不决,使得曹操可以喘口气。在决策时,太过的犹豫常常会错失一个个机会。如果他可以有果断的决策,那也不会有官渡之战的失败。
相同的事情历史上仍有发生。秦末,鸿门宴前,范增数次要项羽除掉刘邦,但项羽听到项伯带回来的话后便有了犹豫,在鸿门宴当天给了一个让刘邦自辩的机会。又在张良、樊哙的恭维和辩辞下,这位年轻气盛,居高自傲的年轻统领终被说服,放弃了杀掉刘邦的机会。假若项羽可以果断行事,像刘邦立斩曹无伤一样果断,不给刘邦等人为自己开脱的机会,项羽也就不会有四面楚歌的悲惨结局。
正如那只思前想后的蜗牛,对于它而言,倘若不去犹豫,向着泰山之巅或长江之滨勇敢进发,纵使无法到达心中的终点,也拼搏过,但它却在那里犹豫不决,只会空耗自己的一生。
李时珍在准备编写《本草纲目》后,也曾意识到这一本著作需要耗费的精力之大,难度之高。但他并没有犹豫,也没有畏惧,果断地背上行囊,走遍大江南北,亲自去尝试各种草药,并详细记录,中途数次差点命丧也未曾放弃。
李时珍与那只在原地筹躇的蜗牛截然不同,他和那只蜗牛一样,起初都有宏远的构想。但蜗牛犹豫不决,想到那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并没有尝试去践行,而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这本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他用自己的毅力,甚至不惜用生命去践行,铸造了这一辉煌。
在欧洲,莱特兄弟有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的愿望。他们没有犹豫,制定计划,尝试制作,经历了数次失败,数次与死神插肩而过,但他们仍果断前行,终于飞上了蓝天。
几年前的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农村小伙想开飞机,想造飞机。同样,他没有蜗牛的犹豫与怯懦,他撞毁过自己用心血堆砌起来的房子,他进过好几次医院,他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但他从未犹豫过,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想法,果敢前行,终于飞上了蓝天。
“三思而后行,”的确,做事之前要思索。但也不能事事“三思”,过多地去思索反而会让人觉得做什么都不可能。像那只蜗牛一样从胸怀大志变成悲观地死在野草丛。胸怀大志,便不再犹豫,果敢前行,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自己的想法,不必去管他的道路多么漫长,勇敢去做。做,总会有收获,果断,往往更加重要。
本文地址:成大事,不犹豫http://www.3399wenxue.com/a/10599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