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电脑、手机,流行音乐等数不胜数的新科技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我们的眼球和双耳。当现代化的一切使我们更加世俗化、娱乐化,我们还能紧紧抓住传统文化的手吗?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心理倾向,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可在如今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中,却渐渐少了文化的影子。
当下学生最大的问题便是沉迷网络,他们沉浸于流行音乐与新奇的网络现象中。来到学校,张口的必是网络流行的术语。其实抛去那些华丽的外衣,那些新奇现象的本质,便是传统文化。当老师问起关于传统文化的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却不似谈论网络那般口若悬河,而是吞吞吐吐。问起长辈关于传统文化是什么,他们却只会让你多学习英语、数学这种思考类的科目以提高考试成绩。这种现象在社会上蔓延着,让我们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逐渐遗失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根!
但传统文化还没有真正消失,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有许多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的行为。
由国内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到各省举办的传统文化宣扬活动,由各城市处处透露的文化特色气息到各地区学校每日的经典诵读活动,都彰显出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不仅如此,拿一些更近的事来说。有些深受大众喜爱的娱乐为主的综艺节目,近期都有一些猜词游戏,让嘉宾和观众们进行猜词、组词活动,在游戏和娱乐中去认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逐渐被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吸引。时不时外出闲逛一下,走在大街上,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宣传文化的标语。走进学校,捧起语文书,念起里面的课文,品味诗词的韵味,就连今天让我们写下的这篇文章,也不正是对传统文化的宣扬与提倡吗?
“拾起爱文化之心,守住传统文化之根”我们要尽全力弘扬传统文化。可我们不该盲目地传扬所有传统文化。面对好的,我们要积极弘扬;面对不好的,我们也应该果断摒弃。那对于好与不好有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呢?其实是没有的。有些东西,谈不上好,也值得流传开来,如皮影戏、戏曲等。它们是我们对旧历史的追忆,也是我们开创新文化的基础。
与传统文化手牵手,从交握的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推动民族复兴不竭的力量吧!
本文地址:与传统文化手牵手http://www.3399wenxue.com/a/103370.html
猜你喜欢: